close

 

從神話到逐步實踐  / 謝  志  一

 

 

    在台灣,參與所謂熱門的「社區工作」的人,都試圖透過真實的行動實踐經營創造出一個理想的家園圖像;而在這個過程中,也都不斷自身得在探詢一個問題,那就是「社區」形成了嗎?民眾「自立」了沒?這些問題,似乎可以在頂塗溝的一些朋友身上,看到一些端倪。

 

小聚落的一些擾動

頂塗溝是一個位於嘉義縣水上鄉交流道邊不到百戶的的小聚落,頂塗溝與台灣大多數面臨高度經濟發展的鄉間聚落一樣,青壯一輩陸陸續續的外移到都市討生活,留在故鄉的中、老年一代,也只能依著所僅存的農業勞動及急迫的生活壓力過著自個的生活,在農業逐漸式微後,村內更少有就業機會,青壯人口更大量的外流,如同大部分漸漸衰頹的老舊農村,環境雜亂而無生氣。剩下可能全村動員的,大概就只剩激烈的基層選舉和年度的廟會,聚落的公共事務大部分的居民是處在一個『亦遠也亦近』的對等距離中。

五、六年前,鄉公所預計在頂塗溝附近的農田上興建垃圾場,這個「垃圾場事件」讓這個聚落開始有了擾動,村裡幾個返鄉定居的年輕人開始與耆老私底下談著這個垃圾廠的問題,諸如對生活環境的影響、對當地生態的衝擊等等,並且在村裡開始有一些公眾的討論並對單方面從事政策決定的公部門提出反對的陳情訴求,最後設置垃圾場的事件也就因此而就此打住,沒在有下文,聚落又恢復了往常的平靜;而同一個時間,嘉義縣的新港、船仔頭、朴仔腳的文史社區團體[1],也正在如火如荼的推動促使地方文化提升的基層組織工作。

從一條會讓村莊興旺起來的水溝做起

    某一天,村裡公廟的神明-「五穀先帝(神農氏)」突然起乩指示村民說:『 要村民把廟前的水溝 –「塗溝」整理乾淨,讓祂的兵馬[2]可以操兵發揮,整個村子會因此興旺起來』的神話。廟方便開始號召全村的居民整理廟前的水溝周邊的環境,把水溝裡的垃圾及汙泥清理乾淨,塗溝原本只是流經頂塗溝聚落的一條小圳溝,居民動手將水溝整理清潔後,將它從被棄置廢棄物的髒水溝,逐步整理成為水質清澈的乾淨水溝。

    但也由於這個因神明的指示開始動手的經驗,讓居民對居住環境的改善有了進一步的想像及動力。幾近同一個時間,從事影片拍攝工作的本地子弟呂炎坤,將船仔頭社區營造的經驗引介回自己的故鄉頂塗溝,社區居民在看到其他社區的成果後,也開始對社區未來的願景有了新的想像。所以從1998年起,呂炎坤結合同為返鄉創業有成的詹國慶、陳秀英夫婦等青壯輩的帶動下,與社區居民開始整理沿著水溝周邊的空間,逐步被整理成為種有水蠟燭、油菜花、唐棉等社區特色的植物,成了適合散步聊天的生活步道,這樣一步步的改善,讓塗溝成了大家共同的驕傲,鼓舞了頂塗溝人進一步建構美麗家園的重要開端,開啟了實踐村莊興旺的夢想。      

讓社區成為主體

    1999年,頂塗溝社區首次在文建會的經費補助下,著手推動社區公共環境美化的規劃工作[3],舉辦了「油麻菜籽節」、「相約絲瓜棚下」等活動,並將在塗溝邊的一片長形的埼零地,興闢成一座社區小公園,如果以速成之效率來看,大可雇請工人快速的混凝土鋪面來施作,但在與居民討論後,考量周邊水岸空間及田園景色,改由更為比較費時且費工的「民眾參與」方式[4]來完成公園工程的施作,成了繼整理塗溝後再一項共同作品。但是頂塗溝不同於其他社區從事規劃案時的方式,在一開始就有專業團隊的協助,在規劃結束後提出制式的規劃設計圖說,但他們超越了一般規劃階段的「紙上談兵」結論,呈現的是更為具體的實質成果,經過了社區居民的共同努力後,社區環境不再雜亂無章,而變得乾淨整潔,道路二旁也栽植了許多美麗的花草,影響所及,多戶人家也將自己住家前後的空地種上花草,使得整個社區更顯綠意盎然。

    正因為頂塗溝這樣即知即行的表現,因此獲得文建會評審的青睞,於隔年再獲得經費的補助,從事整體社區環境改善的工作[5],但卻也讓社區的主體再這個過程中被一次次的波折而更型塑出來。光是行政程序的專責單位轉換過程,就拖延了相當長的時間,從1999年8月前期規劃階段結束後,一直到2000年11月才確定由文建會直接與社區組織簽約執行[6],擺脫了由公部門主導計畫進行的社區工作模式,讓社區居民直接成為自己事務的主人。而就在這樣的基礎下,頂塗溝避免了由專業者主導開始的社區營造常見的專業者過度主導計畫推動、居民的意見未能真正呈顯、而在專業者撤出後社區動員能量就急速地消退等問題。頂塗溝的例子讓我們看到,當社區內的動員力量能夠確實由社區內部自發產生時,居民對社區的認同感會越發強烈,越會珍愛社區環境,也越有可能共同努力去面對種種困難,這正是社區永續經營的基礎。並再這樣的基礎下,陸續也爭取到農委會、縣政府、鄉公所及農會的相關計畫[7]的資源的投入,支持頂塗溝的一步步實踐自己的理想家園。

每天都在進步

    如果有機會在頂塗溝漫步,你看到的會是乾淨的街道、路邊開滿了花、清淨的水流和立於田間隨風轉動的美麗風車;聽到的是小孩的笑聲、潺潺的水聲和村民親切的問候聲,大可在政府部門在宣傳文宣中成為所謂的「模範社區」,值得稱讚;但是這些外在顯見的設施在公部門與社區居民的配合下,一項項以在地的又有創意的方式展現,不僅擁有頂塗溝本地的特色,還可以看見它們所擁有的原發創意及社區的共同記憶。以一個頂塗溝人朋友的立場來看,受稱讚的不只是是乾淨美麗的風光景致外,而是有這些年來居民努力努力的社區營造過程。

    1999年,我因業務工作的緣故,第一次造訪頂塗溝,看見的是公部門資源還為投入前的純樸社區民風;這些年來,偶經水上總會刻意的轉下交流道,去看看這個社區老朋友,看的除了是外在的環境逐漸的改善外,卻也想再體會那股深藏於居民內心的愛鄉熱誠和居民合心協力讓自己的故鄉一天天進步的社區力量。

 

--本文部份摘自 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美化公共環境計畫」成果實錄

--作者撰文時任 行政院文建會美化公共環境計畫 研究員  都市改革組織(OURs) 計畫主持研究員 

 


[1] 自文建會推動社區總體營造政策以來,嘉義縣的基層文化工作分別由新港文教基金會、船仔頭藝術村文教基金會結合當地團體分別策劃推動全國文藝季-「親近新港」、「船仔頭的呼喚」,朴仔腳工作陣從事地方文化復振及環保關懷工作。

[2] 民間信仰的說法是每個神明都擁有一批精勇的「天兵天將及神馬」用來執行保佑信眾的平安並鎮守其所管轄的村莊

[3] 文建會推動之“美化公共環境種籽計畫“。

[4] 由社區居民所組成的頂塗溝文化發展協會主責購買施作材料,邀請社區居民一起來參與工程的施作。

[5] 文建會“八十九年美化公共環境計畫之設置計畫“。

[6] 參見專業者都市改革組織彙整之《美化公共環境計畫成果實錄》。

[7] 諸如農村生態復育計畫、一鄉一休閒農業休閒園區計畫、社區總體營造計畫。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communityayi 的頭像
    communityayi

    【社.區.學.習.工.場】

    communityay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