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臺灣多元文史采風-以台北地區民俗及信仰現像觀察為例

一、 前言
(一) 起源於自然崇拜-宇宙觀的建構
(二) 移民社會的延續
(三) 社群交流的互動

二、 內化於常民生活的信仰
(一) 農民曆
(二) 祭解
(三) 拜斗
(四) 普渡
(五) 安太歲

三、 台北地區特有民間信仰略舉
(一)傳統三大廟會
1、力士群擁大道公出巡
2、五月十三人看人
3、解瘟除疫踩街遶境
(二)三月二十三迎媽祖
(三)聚落年例-有請眾神來看戲、春祈秋報的演變
(四)扶鑾信仰的教化力量的延續-行天宮、覺修宮的鸞訓教育延續
(五)近年推動之合作推動之禮俗復振
1、恢復「城隍祀典」古禮
2、恭迎金面二媽回城省親
3、倡導推動中元時節金銀紙錢集中焚燒
4、客家褒忠義民爺坐鎮北市

四、 民間信仰版「仙履奇緣」趣談
(一) 呂仙祖與觀音媽的訛傳「戀情」
(二) 活靈活現的媽祖婆法鬥大道公
(三) 正宗臺北版的保護兒童專神
(四) 專業變全能-共祀月下老人及財神風行

五、 他山之石
(一) 與常民生活結合串聯
(二) 深化民間信仰的內涵
(三) 整合資源推廣傳統特色
(四) 多元功能的拓展與發揮

六、 結語
先民初拓以來,歲時節令不僅是人民生活的重心,更是春耕、夏耘、秋收、冬藏的指令,人們依循著歲時而生活工作,也在每個不同的時節透過群聚的共同行為享受彼時社群和諧的歡愉。時至今日,社會結構的改變、以及現代人對精神生活的漠視,傳統的民俗節慶似乎只剩下元宵跟端午,少有去討論歲時跟現有生命存在的意義。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communityayi 的頭像
    communityayi

    【社.區.學.習.工.場】

    communityay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